网络营销推广

0531-83197678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未来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4(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对中国新媒体发展作出十大未来展望,并指出了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
  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设,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推动服务型政府形成,更从民生、公共安全、工商活动等多个角度打通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构建社会综合治理的便捷路径。
  在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等技术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主流趋势,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特定群体的新业态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风口,拓宽了数字应用上限,支撑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比如适应老年人群体的“银发经济”、对应年轻人的“Z世代经济”等,既弥合了部分群体的数字鸿沟,也优化了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数字化成果的全民共享。
  新媒体内容生产类型持续多元化,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媒体内容的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垂直领域,使内容细分程度更高,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开辟了大量具备专业化属性的细分领域,延长了用户的屏幕停留时间,增强了用户黏性,结合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以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增强用户兴趣和互动意愿,最终提升内容效益。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强调四级融媒体中心相互串联、互帮互助的融合架构,区域一体化在行政地理划分的基础上,为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体系化思路,发展和夯实了四级融媒体中心结构,丰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成果。
  在技术驱动和网络生态不断变革的当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从“野蛮生长”转变为规范化、标准化运营。为应对互联网空间新形态和舆论引导需求,解决融合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传媒产业在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细化内容,构建体系化、科学化的媒体融合范式。
  我国人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基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需求,应加强“专业+技术”双重人才培养,大量吸纳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全媒体人才,提升新媒体人的舆论感知力和内容创造力,增强融媒体中心的综合实力。一方面,各大媒体集团加强与传媒高校的合作,同时组建智库团队,从专业化角度夯实新闻内容生产的业务基础。另一方面,融媒体中心积极推进人才结构优化,突破以从业资历为维度的单一规则限制,鼓励制度创新,激发新媒体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目的。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媒体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向。我国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创作活力,实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凸显中国文化特色,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优质文化“走出去”。未来文化产业应持续根植于中华文化,加强本土化转向,顺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话语体系。
  我国融媒体产业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不断与多元领域形成群体合力,增加经济效益,增强内容水准,拓宽业务范围。在四级融媒体中心链条的建设中,形成“融媒体+”范式,与旅游、体育、文创、游戏等多种产业紧密相连,加强资源的整合融合、增值增效,为新媒体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与媒体内部合作不同,跨领域合作有利于提升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内容资源反哺,从商业化角度提升运营效益,实现不同领域的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网络安全仍是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网络攻击的威胁性持续上升,除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硬性网络安全问题外,网络舆论、空间话语权等软性网络安全隐忧增加。随着数字化、移动化的深入,国际间网络连接频次增加、流动方式更便捷,因此,围绕网络安全问题应促进全球共同商讨和合作。我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开放合作的态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顺应数字化趋势,呼吁世界各国在数据安全、信息保护、跨境流动等领域坦诚交流,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网络环境。






 
大众新媒体中心  24小时服务热线:0531-83197678 18053157067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