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推广

0531-83197678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社科院举办2023年媒体主编学术沙龙暨媒体-专家交流座谈会


为促进我院专家学者与媒体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院党委宣传部(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于日前在院部小礼堂举办2023年媒体主编学术沙龙暨媒体-专家交流座谈会。《解放日报》、《文汇报》相关栏目主编应邀与会,与来自我院17个研究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主任吴雪明主持会议。
 

 

《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上观新闻“思想汇”栏目主编王珍和《文汇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杨逸淇在会上作专题辅导,对报纸理论版面构成、风格与特点以及新媒体、短视频、报刊内参等多元发声渠道做了总体介绍,并从文章选题、时机把握、栏目选择、话语表达、文风转换等多个层面对专家学者如何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发表高质量媒体文章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认为,上海社科院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家学者研究也非常贴近上海发展实际,在上海的重要媒体上发文发声有一定优势,希望我院专家学者与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好媒体文章转化,把握好重要时机与节点积极发声。

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副所长胡晓鹏,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陈祥勤,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院智库建设处副处长邓智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柯静、唐慧云,以及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琦等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发言,分享了在媒体上发文的心得与经验,贡献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了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路径与可能。

 

 

各位发言专家表示,发挥好我院多学科的专业人才队伍优势,对国家战略和政策进行学理性阐释,在媒体上积极发出智库声音,是我院专家学者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媒体是打通智库与学科之间的重要通道,是推动实现学科智库化、智库学科化的重要路径,媒体能够把思想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在重要媒体上发声,要善于“接天线”,站位一定要高,重要的文件和讲话精神要领会透彻、把握精准,还要善于“接地气”,要贴近实际,深入浅出谈清楚、讲明白,发挥好解疑释惑的作用;要写出高质量的媒体文章,在深厚理论积淀、长期跟踪研究基础上,还要全面掌握政策资料,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思考、细细打磨才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同媒体有不同风格,不同版面有不同要求,重要媒体重要版面的理论文章要经常看、善于学、好好练,才有可能找得准选题、把握住时机,写出自己的好文章;短视频解读等新型传播方式有其独特性,时效性会更强,叙事方式、表达能力等要求也比较高,不过专家学者的短视频,最为重要的仍是专业性,素材要充分,数据要准确,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也只有这样有专业特色的短视频才会更有穿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吴雪明在会上也简要介绍了下我院专家学者近两年在媒体上发文发声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院今年上半年在各类媒体上发文发声近800人次,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重要纸媒上发表文章130余篇,发文发声数量和媒体影响力同期又有较大幅度增长。举办这次媒体主编学术沙龙,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与媒体加强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我院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文发声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与会人员表示,这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很有必要,通过媒体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以及院内同仁们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很受启发、收获很大。





大众新媒体中心  24小时服务热线:0531-83197678 18053157067 




下一篇 上一篇